隨做隨放

今年(0九)十一月廿九日晚,會員組邀請了典座組的義工,在林仁傑、劉新金二位居士的家中聚會,慰勞大家護持義賣會的辛苦。會員組組長見石法師主持座談,邀我給大家開示。講話中,我提出了「隨做隨放」的觀念,給與會者參考。

凡發心為團體服務,為了讓自己能輕鬆地長期參與,我們一定要培養「隨做隨放」的態度,隨時從境界中,抽離出來,不要老是把事情放在心上,使念頭和情緒擠壓在一起,令人不得自在。真能「隨做隨放」者,也容易「隨放隨做」,讓自己保持精進力。

一九八三年我大病之後,深深體會到,認真做事固然重要,但保持健康,讓發心不要退轉更為重要。到了籌建玉佛寺的時候,每日事情不斷,想不做還不行,就如俗語說:「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」,幸好只是「身不由己」,心還是有機會調整的,於是就練習「隨做隨放」的技巧,讓自己保持自在,歡喜的做。

仔細探討,其實人的壓力是來自內心。身累了,只要適當地休息,就能恢復,但心累的時候,人就無法休息,甚至會引生許多無明煩惱,障人障己。

我覺得「患得患失」的人,很容易給自己增加壓力,也因為怕有壓力,所以很怕承擔責任。即使承擔了責任,也會做得不輕鬆。籌建玉佛寺時,為了應對大眾的意見,固然要耐心溝通,想不到玉佛寺落成時,台灣的李敖先生也在中央日報的海外版,批評玉佛寺的修建。其實,不在其位,也就不要謀其政。世間上,怕做事而好說話的人,處處皆是,如果做事時患得患失,不能用平常心處理周圍的人事,放下「我癡」、「我愛」的執著,為大眾服務,確實是辛苦的事,可能會愈做愈執著,愈做愈不自在。

我常想,人生幾何?幾十年的生命,不容許我們做任何的浪費,該做能做就要盡量做,但一定要「隨做隨放」,放下我們對事情的執著,放下我們對毀譽的執著,放下我們對人我的執著。唯有真能放下者,才能無所不提。

在佛光山讀書時,學院客廳裡,有兩句唐一玄老師寫的禪話:「藏身處無蹤跡,無蹤跡處莫藏身」。到底我們應該把「自我」安放在什麼地方呢?似乎應在無蹤跡處,但既無蹤跡,也就不必再藏了。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讓我們好好的用心參究罷!

HungI-signa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