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來無去

在住持陞座的前兩日,有居士問我說,即將卸任,有何感想?當時在場的超定長老,不假思索地用台語幫我回答:「無來無去,無歹事。」這是台灣廣欽老和尚圓寂前的開示,也是龍樹中觀思想中的八不中道之一 ─ 不來亦不去,表示法性一如,無有動相。從世間法看,人有上下來去,但從出世法觀,實相無相,但有名言,本無所得,亦無所失,何來真實的陞座和退居呢?我想超公長老和我都有同樣的心情,一切皆是順著因緣,為教服務,並不在意個人有何增減。

俗語說萬事起頭難。德州佛教會在初創時期,出家大德中,除了永惺長老、淨海長老積極參與領導外,第三位最關心者,就算是超定長老了。他不但經常過來弘法,寺中無人時,也會特別抽空來此小住,看護道場,同時鼓勵信眾發心護持三寶,把德州佛教會的道場看得比什麼都重要。我們修玉佛寺,超公各處宣傳,要大家支持;我們建菩提中心,超公更是想盡辦法,為中心籌募善款。世間有的事是會頭熱尾冷,時間一久也就淡了,但三十年來,超公對德州佛教會卻是一本初心,一直護念不已,這是讓我非常敬仰和感激的一股道誼。

一九九九年我陞座前,原本是希望能恭請超公擔任玉佛寺第三任住持,無奈觀音禪寺剛購置新址,法務、事務繁重,完全不可能作此安排。所以九八年春,我去加州拜訪超公時,我開玩笑說:「法師!你破壞了我們佛教會的計畫。」沒想到事隔十年後,因緣又慢慢形成,終於如願的請到超公擔任本寺住持。

從團體的人事制度上看,佛教會的各項職位有任期,可以輪替,也是有必要的,而且玉佛寺和菩提中心是十方道場,不是子孫寺院,只要是賢者、能者,都能在佛教會的道場中,擔任重要職務。唯一的要求,就是要參加做會員,同時要經常參與弘法利生的工作,有能力領導大眾。

我十五歲時,去台灣前,家師叮嚀我到台灣後,不要收徒弟,不要做當家住持,看來這些交代是越來越難奉行了。不過,有一點倒一直是老樣子,我喜歡靜修、寫作,整理佛經,其餘都不是興趣;若有所作,也是一種責任感的驅使,以求報三寶之恩和施主之恩。或許正因為有這種心情,不論參與多少,我內心總是簡單而平靜,少有起伏變化,否則也可能不會留在德州三十餘年。

超公長老擔任住持後,我答應他我們會繼續為常住服務,料理日常寺務。不過希望他每年多來一些時間,多給我們一些開導,令玉佛寺繼續弘揚如來正法,利益大眾。

HungI-signa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