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人之難

常聽人說,做事難,做人更難。事情的因果變化,一般還能預測一下,觀察一下,作些更深入的了解,以求穩當。但要與人溝通,和人相處得恰到好處,卻不是那麼簡單。我們的心情在變,別人的心情也在變,其變化之速,超過我們的想像,因此確實是知人不易,做人很難。

在為難之中,我又發現,要把難處說說,讓人瞭解、同情,也不容易,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惟方式,能溝通的一拍即合,不能溝通的,則愈講愈誤會,得不償失。

其實在正常的人事環境中,一般大眾都不會故意要找別人的麻煩,大家都希望人人是自己的朋友;可惜的是,一旦有事情發生,人的我執就出來了,我們會論遍天下人的長短,就是不會看自己的對錯,結果是別人苦惱,自己也不好過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看的,聽的,接觸的,常常覺得自以為是,是非到底是否真的如此呢?有時連孔老夫子也要重新思惟,調整自己對人的看法。

有一日整理文件資料,發現數月前,有會友傳了一份網上的資料給我,看後一直沒有丟棄,再讀一遍,仍是深有感觸。這一篇短文的標題是:「知人難,相知相惜更難」。作者引用「呂氏春秋」裡的一個故事說,當孔子周遊列國時,到了陳國與蔡國之間,因兵慌馬亂,飲食艱難,三餐都以野菜果腹,七天沒有吃米飯了。有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,就下鍋煮飯,飯快煮熟時,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,抓些白飯往嘴裡塞。孔子裝作沒看見,也不去責問。飯熟後,顏回請孔子進食,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:「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,我想把乾淨還沒有人吃過的米飯,先拿來祭祖吧!」顏回頓時慌張地說:「不可以,這鍋飯我已先吃了一口,不能再祭祖了。」孔子問:「為什麼?」顏回不安地說:「剛才煮飯時,不小心掉了些灰在鍋裡,把已染灰的飯丟了太可惜,所以我就抓起來吃了,不是故意要先吃飯的。」孔子聽了,恍然大悟,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懷疚,抱歉地說:「我平常對顏回已經最為信任,但仍然還會懷疑他,可見我們的心意是非常不穩定的,很多內心中的主觀判斷,有時還是會錯誤的。弟子們!大家記下這件事,要了解一個人,還真是不容易。」

讀完這一篇故事,我有個簡單的想法:為了讓自己和他人都能開心地做事、做人,我們彼此都要給對方一點空間和應有的尊重;即使別人有錯,也要包容、原諒,給人更新的機會。仔細想想,就會警覺,自己何嘗沒有犯過錯呢?誰能保證將來又絕對不會出錯呢?對自己也需要一些空間和包容,因為我們都不是完美無缺的。

宏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