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祝願

清明掃墓、祭祖,是中國社會的傳統習俗。記得小時在北緬甸,我也曾隨著大人,到郊外的墓地,參加鄰居的祭祖儀式,最後就在附近的空地共進午餐。雖然過程裡沒有宗教儀式,只是將飲食供在墓前,上香拜拜,但我心裡卻留下了深刻的記憶,覺得敬拜祖先是神聖、要緊的事情。

佛教傳到中國之後,雖然原本的印度佛教,並沒有所謂的清明節,但鑑於清明節能提倡孝親和報恩的道德觀,所以佛門道場也隨俗舉辦清明法會,用佛法的觀念,引導祭祖的儀式。譬如香港佛教聯合會就會在這段時間,舉辦七天的大法會,數十年來,一直沒有間斷。

德州佛教會於一九七九年成立後,最初並沒有安排清明法會,一直到信眾在佛光寺安奉祖先靈骨後,才開始設計此一法會的儀式。每年目睹十方大眾,虔誠的參加法會,追思先遠,我心裡也非常感動。

從二00八年起,菩提中心的報恩塔和追思堂建成後,同年,佛教會開始在菩提中心舉辦清明法會。由於中心環境寬闊,設備齊全,可以增加各式不同的安排,加強法會的內容,因此,在清明法會當日,也特別調整了玉佛寺的弘法活動,讓會友、信眾都能到菩提中心,參加上、下午的各種聚會。我們希望清明法會不只是追思先遠的回向儀式,同時也是提倡孝親、感恩的聚會,讓現在的親友眷屬,都能在法會中,有機會感受到孝親、報恩的重要。因此,在設計法會活動時,特別增添一些聯誼節目,讓親友大眾一起同樂。不過要把法會辦得處處周到,樣樣理想,還需一些機緣。佛教是一個重視感恩、報恩的宗教,在西方社會,大家雖也常說感恩,但是對報父母恩的宣傳還是不足。在法律上,父母不照顧小孩會有罪,反過來,小孩長大後,不照顧年長的父母卻是正常的。國家政府雖也設立了種種機制,增進年長者的福利,那畢竟是限於經濟和物質的。如果我們能將清明節的觀念深入民間,使東方人的習俗,漸漸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紀念活動,用適合西方社會大眾的方式來舉辦追思儀式,加強孝親、報恩的思想,或許未來的清明法會就會具有新的意義,也可以彌補當前社會的某些不足。

今年(0九)的清明法會,由於有去年的經驗可以參考,再加上禪堂、齋堂等設施都可以全部使用,林間步道也四通八達,所以在活動中,一切更顯得輕鬆自在。我們希望清明法會是德州佛教會年年舉辦的重要活動,也希望透過這個活動,不但能回向先亡,同時也提昇家庭的和樂,促進生活的和諧。

HungI-signa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