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聖日記 (二)

離開大佛塔,車子就直接開往機場。在車上大家一起作了簡短的早課,為時二十分鐘,就抵達國內航班機場。此地的國內線,與緬甸的機場差不多,有些凌亂,人多行李多,搬行李的推車到處跑,想找個安全的地方站立也不容易。到了排隊進候機室時,有人把登機証交給太太拿著,但人卻要從男士的通道受檢,突然間卡在那裡有些為難。還好檢查員看見我們是同一團人,也就方便過去。

進了候機室,看看飛機再看看機票,才發現我們要搭乘的航班是屬於佛陀航空公司,大家心裡興奮莫名,這是從來沒有聽過、想過的。由於飛往藍毘尼的飛機小,只能坐十八人,所以我們分成兩批,搭不同的班機。在空中航行了四十分鐘左右,終於到達了佛陀的降生地──藍毘尼。在尼泊爾的地圖上,這個地方就叫藍毘尼州,藍毘尼園就在州裡。

根據一些資料說,一八五七年,印度發生抗英事件,尼泊爾出兵幫助英軍平息動亂,英國為了表示感激,就把尼、印邊界的部分土地,割給尼泊爾,以作回報。因此,佛陀的誕生地就自然地劃入尼泊爾的版圖。

今天我們住宿的地方叫做涅槃大飯店,名稱很特別,希望大家可以休息得更好。中午在旅館吃過午餐,就乘車前往佛陀誕生處──藍毘尼園摩耶夫人寺。此園離市區不遠,很快便到達。下車後,領隊小光安排三輪車載我們至園門口,如果天氣不熱,其實這是十分適合步行的郊區道路。進了園區,只見一座建築物覆蓋著一大片磚砌的地基,據說這是為紀念摩耶夫人而修的祠堂,裡面還有太子降生後行走七步的一個足印。由於經過考據,確定這是西元前六世紀至三世紀的人類文化遺產,已受聯合國保護。走出摩耶夫人寺的遺址,在園中我們觀賞了夫人所扶的無憂樹。此樹葉狹長,邊有齒紋,高二十餘英尺,有的散開生長,可以遮陰,有的枝葉下垂,成細塔狀,很有特色。園中也保留了一根阿育王石柱,柱上原有石馬像,後被雷電所擊而無法修復。根據這根柱子的文字記載,考古學家確定這就是佛陀的誕生地。

據說,一八九六年,德國考古學家傅爾博士(Fullren),帶着一隊人,依照法顯法師的《佛國記》和玄奘大師的《西域記》,於當年十二月一日,在此地的密林中,發現了石柱的殘基,後又挖出了整根斷柱,長約五、六公尺。石柱上有阿育王刻的波羅米(Brami)文字,註明阿育王登基二十年,來朝藍毗尼,並減免當地賦稅,柱上並刻明此是世尊的出生地。這是西元前三世紀的事情。本來西方的宗教人士是想透過考古證明世間沒有佛陀,但想不到正因為考古者的努力,讓世尊的誕生地又重現於世。阿育王不只有護法之功,同時也為佛教歷史增添了許多文獻資料。

巡禮過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為太子洗浴的水池,我們就走到附近的菩提樹下席地而坐,同聲誦讀《八大人覺經》,以表對佛陀緬懷之心。

三月十六日 星期日

今晨一早起床後,五點早餐,準六點就出發前往印度。從旅館至邊界關口,不用十分鐘,由於小光已一早去辦好通關手續,所以整團人就坐在車上直接出境入境,非常方便。

領隊小光告訴我們從今天開始,由於路程遠,中途沒有洗手間,所以要方便時,請豎起小指,他就會請司機停車,讓大家在馬路邊樹林中方便。起初我以為聽聽就好,不一定要實行,因此並不放在心上,等確定有需要時,才知道真的要在路邊找個地方。所以每次一停車,不是男左女右,就是女左男右,盡量把好的地點讓給女眾們使用。第一次大家方便回來時,表情是既無奈又有趣,有的講講自己的為難和克服的方法,也會令聽者捧腹大笑。去多了幾次,漸漸就習慣了,有的更表示比去一般的廁所還乾淨,這也是一種轉念的修行方法。

一路上我們在不太平整和狹窄的路面上奔馳了近三個小時,才發現有一段路走錯了,耽擱了一些時間。約十點半左右,終於抵達佛陀的故鄉,迦毘羅衛國。首先參觀悉達多太子住的宮殿遺址,再參觀淨飯王的住處,兩地相距不遠。追想當時悉達多太子在此生活、學習、成長,心中自然地出現了以前在佛陀畫傳中所見過的畫面。這些古蹟,據說還在不斷地發掘和恢復中。

參觀完,已中午十二點半,我們就在附近的一個政府招待所用午餐。其實我們並沒有進任何建築物,只是在一棟殘舊房子前面的台階上野餐。這一餐是由小李一早備辦好的,帶在車上。食物樣樣可口,個個都歡喜進食,忘了簡陋的環境,也忘了幾十個小孩圍著看我們進餐。有時出乎平常的事,也會給人帶來驚喜和回味。

再開了一段車程,又進入舍衛國的範圍,大夥先去旅館洗個手,就馬上乘車去祇樹給孤獨園。途中先參觀央揭摩羅的住處,原來給孤獨長者的府第也在附近,兩者算是鄰居。給孤獨長者的住所看來高大而氣派,而央揭摩羅的家卻很古怪,三道門很矮,而且一道比一道低,最後那一道必須爬行才能過去。

到了祇樹給孤獨園,大家都覺得此園果然名不虛傳,不但園林美麗,所有遺址,也非常壯觀。園中有佛陀的禪坐台,說法台,這兩座台上聚滿了各國來朝聖的信徒,我們用中文誦經,他們用巴利文念經,園中充滿了宗教氣氛,更有法音的宣流,感覺莊嚴而和諧。

當我們走近說法台處,只見緬甸信徒供養的香火不斷,把沉靜的環境,燃起信仰的誠敬。當我獨自跪在台前沉思的時候,似乎又親臨佛陀昔日說法的情景,那份慈悲、安祥的法音,不斷地迴蕩在腦海之中,令人不覺感極而涕。

同時,園中還有佛陀的洗浴處及比丘的剃度台。最特別的是,接待國王大臣的建築物裡,有個如井般的捐獻設施深入地下,實習導遊印度籍光明居士開玩笑說,這個功德箱是任何人都搬不走的。離開祇樹給孤獨園,已是傍晚六點半鐘,由於有座錫蘭佛寺就在門口對面,我們還是進去參拜一番。

宏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