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休息

在二00七年十二月的佛七開示中,我曾經提過,要維持精進力,除了要培養勝解力、堅固力和歡喜力之外,還 有一個方法是要做適當的休息,因為休息可以消除疲勞,令人恢復心力和體力,繼續用功。接著有人就提問說,應如何休息?什麼是適當的休息?

談到休息,我們會自然地聯想到:應該什麼事都不做,儘量地睡夠、睡飽,讓自己完全的輕鬆下來,才是真正的休息。但一仔細思維,就會知道,如果一個人要休息三天,他不可能每天都睡,每天都無所事事。在這種情況下,應如何繼續休息呢?於是有的人就會安排旅遊、閱讀、做園藝等事情來打發時間,否則一無寄託,人也會閒極而無聊的。很多西方人渡假,喜歡找個環境好的地方,游游水、爬爬山,安閒地住幾天,其實是很實在的。相反的,有的人把在外旅遊的行程排得滿滿的,每天都在乘車趕路,處處都是像蜻蜓點水式的到一下,看一眼,內心老是掛慮著下一程的事情,其實是很辛苦的,可能比上班還累,談不上什麼放鬆。

對於休息,我認為可以分為兩種:一種是消耗式的休息,一種是儲蓄式的休息。所謂消耗式的休息,就是在休息的當下,我們還是不停地用腦力和體力。譬如有人用逛街、看電影來度週末,或是請客人來家吃飯聚會。從表面看,這些活動都是自由輕鬆的,但實際裡,還是會消耗精神,如果不能好好睡一覺,第二天上班時,還是疲倦的。同時以這些方法來休息的時候,不見得會保證無煩惱。在逛街購物以及和客人閒話家常的時候,不知那一件事、那一句話又讓我們不順心、不如意,徒增憂苦。相反的,儲蓄式的休息則是以安定的、寧靜的、專注的、簡單的方法來令自己放鬆。其實人是習慣於動亂和散亂的生活方式,正因為一直在動、散之中,一停下來,不見得人人都能真的休息。譬如喜歡憂慮的人,稍有點事晚上就徹夜難眠,身體躺著,但人卻沒有辦法休息。儲蓄式的休息就是找一個方法,或觀呼吸、或唸佛號、或空地經行,用一簡單的時空因緣,在寧靜中觀照自己,引導自己的精神集中起來,減少對外的攀緣。經常練習後,久而久之,人會感覺充實和歡喜,好像電池又充滿了電力,遇到事情的時候,又有承擔的 體力和心力了。因此當我們放假不需要上班工作的時候,參加道場的靜修活動,就是用儲蓄式的方法讓自己休息。這種休息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,因為在靜修中,環境是安定寧靜的,內心是少煩少惱的。當靜修結束時,人就會有如再生,精神飽滿,耐性增加,心有法喜。即使面臨問題,也可以緩一緩,不會馬上煩惱起來。如此休息,或許才是真正的休息。

宏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