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老婆餅

某日去醫院探訪一位剛生產的會友。許瑞慶夫婦帶著兒子樂樂也一起趕到醫院。閒談間,有人就把剛從台灣帶來的糕點,拿出來請客。樂樂一看,眼睛一亮,就想先選。許瑞慶居士教兒子不可先拿,要先供養法師。父子兩人捧著盒子走到我面前時,我見樂樂盯著盒裡唯一的老婆餅,還笑著對我說:這是老婆餅。我見他那麼喜歡老婆餅,我想就選老婆餅,再分他一半,藉機與他結緣。我拿起老婆餅,很正式的跟他說:樂樂!這塊餅給你一半,我一半。他笑著點頭,以為溝通好了。想不到許瑞慶居士打開袋子,要將餅分成兩半時,樂樂不高興,說餅是他的不能分。爸爸要堅持「合同」,兒子就愈哭愈傷心,怎麼哄都不行。產婦的小孩不在身邊,沒有哭聲,反倒是三歲的樂樂幫忙應景,哭個不停。媽媽一看,有些為難,就帶他出病房轉轉。兒子一走,許瑞慶就若有所思的跟我說:樂樂的哭聲中藏有委屈。他猜,兒子聽我講話的時候,只聽到「給我」,完全沒有聽到「一半」。我一聽,也若有所悟,原來當爸爸的學問還這麼深。

樂樂在外面走了幾分鐘,媽媽給他買了一罐汽水,順便問他:要不要分法師一半。他點頭同意。媽媽說那你自己去供養法師,想不到樂樂居然會輕輕地對靜茹說:「歹勢」(台語:表示難為情,不好意思)。最後母子終於歡喜歸來,同時也分了一杯汽水給我,結束了這場有趣、有學問的真情劇。

當許瑞慶聽說兒子還會講「歹勢」,他也微笑自得的講,原來兒子很有善根,心中藏有「大善地法(無貪、無瞋、無痴、有慚、有愧)」,知道要悔改。想不到,這位年輕的爸爸,對唯識學還真有記性,也是孺子可教。

我的感想是,人在凡夫位,煩惱心未斷時,幾乎人人都有脾氣,都有瞋心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但是小孩發了脾氣,隔幾分鐘,就能調整心情,恢復正常,為什麼年齡大的所謂「成人」,反而一有瞋心,就會經年累月的記在心中,不能放下呢?是不是越懂事就會越煩惱呢?實在值得好好深思。

《中阿含經》卷二中,有一段經文教人斷煩惱,方法有七:一、從見斷;二、從護斷;三、從離斷;四、從用斷;五、從忍斷;六、從除斷;七、從思惟斷。講到「從除斷」時,經中說:「比丘!生欲念,不除、斷、捨、離,生恚念、害念,不除、斷、捨、離,若不除者,則生煩惱憂慼,除則不生煩惱憂慼。是謂有漏從除斷也。」願學佛者共勉之。

HungI-signa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