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處有安閒?

隨著電腦網路和手機的普及,人在日常活動中似乎有一條線永遠跟著自己,隨時可以對外聯繫。從好處想,人與人的距離接近了,幾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隨意聯絡。但若從負面講,我們好像漸漸失去了安閒,整日都在聯絡和被聯絡的狀態中,生活顯得更為忙碌。尤其是在快速傳達的過程中,很多可能不是問題的事,也變成了問題,令人徒增煩惱。

這些年來,我自己也身懷一機,有時是方便人,有時是方便自己。不過當我使用手機的時候,我還是思維:是不是一定要打這個電話?此時打電話會不會打擾到對方?可能是心理作用,也可能是電波作用,我無法長時間用耳朵聽手機,三、五分鐘後耳部就會發熱,由於有這些反應,也造成我少用手機和長話短說的習慣。

至於電腦方面,本來我的計劃是去年(二0一0年)就要開始使用的,但不巧由於視網膜鬆脫,又耽擱了下來。從會友們的談話中我覺得電腦確實是非凡,一「腦」在手,什麼資料、訊息都能查到,方便之至。不過有關郵電的使用,則正負意見都有,贊同者說傳遞方便,快速,不需一一再打電話;有的人又嫌訊息太多無法應付,因此,有些是網雖設而不回覆。隨著「臉書」的問世,人又進入另一類交流時空,讓個人與群眾又開展了更直接的接觸。看來,每隔一段時間,電腦的功能,就會有新的發展,人腦不可思議,電腦也潛力無窮。

在此一日千里的科技時代,當我們面對這些種種快速變化,應該如何自處呢?我覺得我們要善用科技,同時要保持身心的安閒。所謂「安閒」,不是無所事事,而是設法生活在安穩、喜悅之中。它是內心的自在和思維的清晰,不因外界的複雜紛亂而掛礙、糊塗。

我常說在每日的生活中,我們想得到什麼?我們又想擁有什麼?很多我們想爭取得到的,並不一定是我們想擁有的;很多我們想擁有的,又不見得可以長期擁有。最後,即使我們擁有了我們希望擁有的東西,等到百年之後,我們又想帶什麼離去呢?很多東西是帶不走的,能帶的東西是不是都具足了呢?

依佛法說,人生的金錢、名譽、權利、電腦、手機都是生活中的工具,將來無法帶走,但透過金錢、名譽、電腦、手機、所造作的善惡業,是會如影隨形的。一切萬有本無善惡,端看人心之一念,念善則安,念不善則惱,一安一惱間,全由自己抉擇,自己承擔。

HungI-signature